網頁標籤

2017/9/10

[仲介日常] 聲之形 電影心得及漫畫讀後感

昨天看了『聲之形』的電影版動畫,總覺得片中的劇情有點不連貫,好像少了什麼,再回頭補完了原作的漫畫,才終於瞭解,原來電影剪掉了那麼大一段的重要劇情阿。

只看電影的人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,怎麼被霸凌的女主角「西硝子」願意跟加害人男主角「石田將也」做朋友,難道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?恩...看過漫畫會覺得不是那麼單純。

電影少演了一大段主角們一起拍電影的劇情,我覺得缺少這段一起拍電影的劇情,後面很多事情串不起來,友情的交錯,互相想法的衝突、碰撞。原本小學時無法跟人溝通的硝子,在將也受傷後為了完成電影而奔走,還有發起拍電影的同學「永束友宏」也是至關重要,如果只看動畫版會覺得這男主的朋友根本路人一個。

另外還有各個角色的描述,其實最關鍵的還有硝子小時候的事情,漫畫有畫到,硝子三歲的時候因為發展遲緩,才被檢查出來有聽覺障礙,然後爸爸跟丈母娘一口咬定是媽媽隱瞞疾病之類的事實,怪媽媽生出有殘缺的小孩,就離婚了。(真是渣男)

媽媽下定決心要當個女強人把小孩養大,但是只想讓硝子變成正常人,所以就拼命把硝子送進普通小學就讀,結果就是到每個學校都被欺負,一直被霸凌,然後到了小六的時候達到霸凌的高峰,也就是故事的內容,五個月內丟失了8個助聽器,價值170萬日幣。

最後媽媽似乎有認清事實,把女主送去有應對特殊教育的學校,國高中的部分沒畫到女主是怎麼過來的,不過似乎就正常多了吧。

但是這段小時候爸媽離婚,媽媽強迫想讓硝子成為普通人,小學不斷被霸凌的成長背景,讓硝子養成了不斷對人道歉的性格,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,都是自己聽不到才會造成這些事情,希望自己消失。

霸凌似乎無所不在,各種動漫都有被霸凌的場景,在聲之形裡面,連小六的那個班導師都是霸凌的推手,本來一開始大家還和樂融融,後來霸凌開始的契機是他們班在全校合唱比賽排最後一名,大家認為是硝子不會唱歌聽不到的問題,連老師都開始對硝子表現出不耐煩,像是上課講考題範圍頁數的時候背對同學,不寫黑板,讓硝子不知道考哪裡。小朋友有一點很恐怖,就是能夠精準掌握大人的情緒,而且連老師都開始默許這些霸凌的行為,最後就越演越烈了。

最後事情爆發開來,硝子的媽媽來學校質疑,要求賠償的時候,全班同學跟老師都把矛頭指向男主角將也,將也成了代罪羔羊、犧牲品,後來也成為了被霸凌的對象,感覺像是為了霸凌別人的事情贖罪,其實只是成為全班罪惡感的犧牲品。

其實電影還有一點沒表現出來的是『溝通』,看完了大今良時老師的漫畫,我覺得她想傳達的另一個想法就是『溝通』,我是一直看到漫畫版最後面幾話才發現,原來是溝通阿,男主將也在大難不死活過來以後的內心獨白,終於明白,小學那時候,如果跟硝子可以好好溝通,如果兩個人有共通的語言的話,就可以互相理解,就不會發生這些憾事。

將也跟硝子第一次真正『溝通』是將也轉變成被霸凌的對象後,跟硝子發生衝突,兩個人扭打在一起,硝子在這次才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『我...很努力,很努力了!!!』,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將也沒辦法理解,一直到後來才知道硝子為了跟大家當朋友,為了成為普通人,付出了多少努力,這段男女主角打架的片段是最震撼我的一幕。

電影裡面演到夏季花火節的部分,只覺得莫名其妙,硝子怎麼突然跑回家跳樓了?如果是漫畫版的話會知道,是將也因為拍電影關係,過去小學霸凌跟被霸凌的種種都被揭發出來,跟所有人吵了一架,本來似乎有機會修復的友情,又回到過去分裂的狀態,女主角硝子覺得是自己的錯,都是她的問題,才造成將也的困擾,所以才會又得出『對不起,我應該要消失』這個結論。這就是只看電影版會不明白的地方。

漫畫裡有一幕,將也墜樓後甦醒過來,立刻跑到橋上去找硝子,漫畫有個分鏡是,將也本來想抱住硝子,但是猶豫了,改成拍肩膀,我覺得這段作者可能是想表達,將也本來想抱住硝子,但是又覺得自己沒資格擁抱她,或是沒資格跟她產生愛情,所以就又把自己定位在朋友的位置,只有拍肩膀而已。電影裡這一小格分鏡的動作沒出現,電影最後看起來兩人也只是朋友關係而已。漫畫的最後有沒有變成戀人?不知道,看不出來。

我覺得大今良時老師這部漫畫真的刻畫得很細膩,角色的動作、分鏡都是有意義的,連手語都畫的出來,為了這部漫畫還做了不少採訪跟考究,很推薦大家看完電影再回頭看看原作漫畫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