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2/25

[仲介日常] 貧困世代:我們終將又窮又老又魯又臭又碎唸又下流



貧困世代
普遍指我們這些大學畢業到35歲左右的年輕人,靠著月薪22k、25k,買不起房子,存不到錢,如果房租還佔去薪水的一半,只剩下12k能夠生活,還要償還學貸,生活真心困苦,哪還會有錢結婚生個奢侈品小孩呢?

作者藤田孝典身為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,前一本著作下流老人,指出日本的高齡老年人口貧病交加的現況,指望生養子女來照顧自己,但是子女也只是貧困世代裡窮忙族的一員。而這次出版的貧困世代,則是把重點放在我們這代的年輕人身上。

本該是為社會帶來生產及向上成長的年輕勞動力,怎麼會淪落到貧困世代?

到底我們是貧困世代還是太草莓?


常見很多報導或新聞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,經不起工作壓力。

老一輩,大概五十歲以上,經歷過臺灣股票上萬點那段高度經濟成長期,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,月薪兩萬,雲林斗六的十年內中古透天只要三十萬(民國75年左右),夫妻努力工作存個三年就有可能全額現金買下一棟透天,真是個美好年代。

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好幾間透天的老一輩,指責現在的年輕人草莓,怎麼不好好努力工作賺錢呢?

是這樣嗎?真的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翻身脫離貧困?臺灣現在的勞動環境已經大不如前(不過就20年前),努力工作、努力加班、努力半夜上班,換來的頂多28K。

如果努力工作,換來的不是相應的薪水,只是窮忙,如何能夠脫貧?


好不容易努力考上了好大學,甚至醫學系,但是家裡經濟不足以支撐學雜費跟生活費,大學生必須自己去打工賺生活費,甚至學費,晚上努力打工,白天上課沒精神,成績不好。或是遇到黑心打工,強迫大學生期中考週也要來上班,讓學生錯過考試,被當,必須補修,又是一個惡性循環。

如果使用就學貸款呢?用台灣銀行的就學貸款試算,一般念四年私立大學,只算註冊費學費,大概需要貸款48萬,還款期十年的話每個月要還4300元。

大學畢業,孤身一人,念的科系找不到工作,只能打零工或是做著一個月22K的工作,扣掉7000元的套房租金,就學貸款的4300元,一個月剩下10700元可支配所得,一萬元要怎麼分配在食衣行育樂上?還存的到錢嗎?如果家裡父母也有困難,還要每個月拿3~5千給家裡用,那怎麼辦?

就算是醫生,剛畢業的中醫師,到診所上班的話起薪公道價大概八萬八,如果想在市區租個三房,大概兩萬,再買台進口車,月繳兩萬貸款,還要每個月拿兩萬回家,可支配所得大概剩兩萬八,喔對了,要預扣稅金約八千,所以剩兩萬,這種高收入低支配的醫師,我想可以稱呼他們為高薪貧困族了。


現在的社會對年輕人是非常不友善的


怎麼說呢?高房價、高房租、一畢業就負債的學貸、低薪的工作環境、高工時的工作、得不到保障的派遣工作、沒有未來的臨時工作、一旦受傷或發生職災就無法生存的狀況,還讓人怎麼生存阿?

但是政府的政策及社會輿論是怎麼說呢?書中提到幾個對年輕人的迷思:

『只要趁年輕努力工作就會有收入啊!』
就如前面提到,努力工作、努力加班、努力半夜上班,換來的頂多28K。
甚至有些黑心職場,只因為你掉了一根薯條,就叫你買下整份薯條,時薪105元,做了8小時搞不好還變負的。

『家人會幫忙出錢啊!』
家人真的有辦法顧及年輕人嗎?因為家庭人數縮減,家庭相互扶持的機能已經降到前所未見的程度。家庭年收也有減少的趨勢,父母甚至祖父母光是應付自己的生活就沒有餘裕了。
現在常見的社會福利、急難救助辦法,也都是以家庭來評估補助,而且通常不會輕易給錢。
並沒有以年輕人個人來評估急難救助、補助的法規、法條,甚至也沒有社福單位在做。
我們常常以為只有需要幫助的家庭、貧困老人、兒童。沒有看到的是,就是因為這個家的年輕人無法在工作上得到足夠的金錢養家,才會出現貧困家庭、老人、兒童,我們的社會福利政策補助的是貧困的結果,不是貧困的原因,如果能改善源頭年輕人的生活及所得,下流老人、貧困兒童、貧困家庭,還會出現嗎?

『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衝勁跟活力!』
常常聽到工程師自嘲是新鮮的肝,老人認為年輕人都是健康的,可以承受工作上的高壓、長工時。
如果長期處於高壓、長工時、低薪的工作環境,我不相信有幾個人精神撐得下去。
日本的年輕人自殺死亡率全球最高已經證明了這點,日本因精神障礙而申請勞保及承認件數增加也證明這點。
高壓、長工時、低薪,是壓垮年輕人精神的眾多稻草之一。

『以前還要更辛苦!』
前面證明過了,在臺灣,三十年前努力工作兩三年可以現金買一間透天,不要跟我說以前比較辛苦。

無法居住的悲劇,貧困世代的住宅問題


書中的第四章直接討論住宅的問題,是我身為房屋仲介也深有所感的主題。

『在房租高漲的都會區,若能提供低房租的住宅就能減輕年輕人對未來的不安,更能讓他們開始考慮結婚或生兒育女。對未來的不安或自身生活的困苦,正是造成少子化的根本原因。』

『對因非正式雇用、年金問題等而對將來懷有不安的年輕世代來說,結婚生子已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,而是奢侈。』

我自己就遇過不少例子。

比如買得起三百萬的房子的人,好不容易存到第一桶金,到仲介公司一問才發現十年內的三房都要八九百甚至一千多萬(台中北區),還要再存二十年才能有頭款買得起房子。

或是想找一萬元租金的三房,看得出來收入不高,但是也沒有低價的物件可以租給他。
套房月租六千也沒辦法容納一家子一起生活。

或是70歲男性,擁有一間舊公寓三樓,雖然沒貸款,之前老婆得癌症,治病花了一千多萬,最後還是走了,存款剩下五十萬,不確定怎麼過完餘生。

在工業區上班的勞工,跟老婆小孩擠在一間月租只要8000元的一房一廳,兩人的薪水只有四萬多,扣掉房租,生活費勉強還過的去,買房?是不會實現的夢想。

買得起房子的,通常是上一代有搭到經濟起飛的順風車,有一筆存款,可以幫自己的小孩買個結婚後住的小窩,但是通常也花完就沒了,所以看房子也是小心翼翼,畢竟這筆畢生積蓄花下去,自己以後的老本只能靠兒子女兒了。

憲法第十條,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。

居住安全其實十分脆弱


日劇房仲女王,女主角自述高中的時候,爸爸借了五千萬做生意,結果父母車禍雙亡,債主查封他們家,當時的女高中生在公園當了半年的遊民。

很多人即使努力工作,也只是勉強能負擔高租金低品質的居住環境,要是工作上受傷、職災,沒收入沒存款,沒有老家可以回去,還真的只能被房東趕出去當難民了。
日本近幾年出現的名詞,「網咖難民」、「年輕遊民」其實都是反應居住問題的結果。

而住的費用,更是直接跟少子化打上等號。
根據書中的圖表,川田菜穗子「年輕人的家族行程與住宅的國際比較」,居住費用越重、負擔越高的國家,家庭組成率越低。

換句話說,需要花在房子上的錢越少,越能讓人安心成家立業生小孩。

很少有這麼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,少子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居住費用過高,造成年輕人沒錢組成家庭生小孩,不是不願意,是沒錢!

馬英九說過一句話:「台灣人覺得悶,房價過高可能是原因之一,但台灣85%的人都有自己的房子。

我們都被數字給蒙蔽了雙眼,隨便問問身邊35歲以下的年輕人:「你有自己的房子嗎?」
我相信得到的答案99%都會說沒有。

如果你問到那個1%跟你說有的,再問一句:「你的房子是自己存錢買的嗎?」

高房價、高租金直接造成臺灣年輕人買不起房、成不了家、養不起小孩。

不過最近我的高中同學在跟我詢問台中的勞工住宅的事情,建案是新業宜家,單坪13萬,買到手總價大概五百萬上下,政府對於居住問題似乎有在行動了。

但是僅僅是在工業區蓋社會住宅還不夠,為了抑制房價上漲,我們需要更多更好更低廉的社會住宅,可以提供年輕人便宜好住的居住環境,可能需要百萬戶的國民出租宅才夠,而且不限定只有家庭能入住,還需要讓單身者也有得住,才是平等,才能照顧到我們年輕世代、貧困世代的居住需求。

不只老人、兒童,年輕人也需要全面的社會支援


解決貧困世代的最根本源頭,還是沒錢,唸完大學就負債的學貸,只有高工時、低薪的工作環境,社會對年輕人的不諒解、忽視,在在都是對貧困世代的壓迫。

現在的貧困世代,就會是未來的下流老人。

我們需要物美、價廉、大量的社會住宅、社會出租宅來支援年輕人居住的需求。

再來是全面補助成長期學習的負擔,補助大學學費,不要一出社會就負債。

至於黑心企業、黑心工作,組建工會,爭取合理的勞動環境,臺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